多科协助,紧急救治危重患者;互相配合,重唤医疗新模式
“余主任,谢谢,这次多谢你们的帮忙,我现在能走路,能吃饭,一切都好”。昨天下午我院外科病房内,宗某半卧在病床,紧紧抓住余方宇主任的手,连声感谢。
今年55岁的宗某患有乙肝肝硬化十余年,腹腔巨大间质瘤,辗转北京、上海等多家医院救治,这次因持续的腹胀腹痛及高热入住我院消化肿瘤科。“宗某入院时,情况很不乐观,重度贫血,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,他的腹腔里还长着一个20*15cm大小的间质瘤,大量腹水,肾功能衰竭。”消化肿瘤科主任王才党介绍道。
1月15日那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,小便减少,血压下降,腹部胀大明显,内科保守治疗困难,随即邀请ICU主任余方宇和普外科主任何琪紧急会诊,考虑到患者病情的特殊性,立即进行小型MDT讨论(多学科协作诊疗),一致认为:患者“急性完全性肠梗阻,腹腔高压综合症,伴感染性休克”诊断明确,有手术减压引流指征,但患者肿瘤晚期,一般情况差,手术风险高,随时有无法耐受手术的可能,但若患者不采取手术干预治疗,腹腔高压不能纠正,则会在短期内出现病情持续恶化而死亡。随之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情况及风险和相关方案的选择,家属表示积极理解,并同意专家意见,遂转至普外科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,以便尽早手术。
第二日,患者在完善有关术前相关检查及术中风险预案等情况下,顺利进入手术室,但刚上手术床,患者氧饱和度下降至89%(10L/min吸氧条件下)。考虑术中风险大,即刻汇报院领导、医务科,并再次召集ICU、呼吸科、普外科、麻醉科、心内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协作诊疗,ICU主任余方宇予患者行床旁超声评估后认为患者心功能尚可,无心包积液,氧饱和度下降与患者腹腔高压、膈肌极度上抬、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,行有创呼吸机支持后,尽早进行腹腔减压方可改善,各专家一致同意继续手术。术中麻醉科聂主任亲自主麻,ICU余主任监护,普外科何主任主刀,整个手术过程顺利,术后转入监护室继续治疗。
目前患者已转入普外科巩固治疗,已能下地行走,正常进食,各项指征稳定,近期可考虑出院,患者及家属一再表示感谢之情。
回顾这次抢救过程,若没有多学科协作诊疗,宗某的救治将变得不可能,也多亏了多学科协作诊疗,让诊治过程中出现的危及情况得到顺利解决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多学科联合诊疗是医学本质的回归。其对医院而言,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;对临床医生而言,是专业水平的整体体现,是更高视野的诊疗经验;对患者而言,则意味着最优化的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