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务公开

您的位置:首页 院务公开 专题专栏

初夏鲜果第一枝,你了解它吗?

发布时间:2020-05-23 11:07:56本文来源: 中药科阅读量: 1806

这个季节有一种果不仅具有生津润肺、祛痰止咳、清热养胃的功效。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、维生素B、多种糖类以及有机酸,它深受人们的喜爱,这就是清甜的枇杷。枇杷全身都是宝,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“枇杷能润五脏,滋心肺”,枇杷的果实、种子、叶、花、皮、根和枇杷蜜均能入药。与大部分果树不同,枇杷在秋天或初冬开花,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,因此被称作“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”。枇杷因叶子的形状与乐器琵琶相似而得名。

6373282741371648208428536.png


枇杷叶

  

【来源】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。

【别名】广杷叶、巴叶、芦橘叶。  

【采收加工】全年均可采收,多在4~5月采叶,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,再晒干。本品分生用和蜜炙。生用时,用水喷润,切丝,干燥。蜜枇杷叶,取枇杷叶丝,用蜜水拌炒,至放凉后不粘手为度。每100千克枇杷叶丝,用炼蜜20千克。

【药材性状】长圆形或倒卵形。先端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疏锯齿,近基部全缘。上表面灰绿色、黄棕色或红棕色,较光滑;下表面密被黄色茸毛,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,侧脉羽状;叶柄极短,被棕黄色茸毛。革质而脆,易折断。无臭,味微苦。

【性味归经】味苦,性微寒。归肺经、胃经。
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肺止咳、降逆止呕。

【临床应用】用治肺热咳嗽、气逆喘急、胃热呕逆、烦热口渴、口干消渴、肺风面疮,粉刺。

【炮制的作用】

1.生品长于清肺止咳、降逆止呕。多用于肺热咳嗽、胃热呕哕或口渴。

2.蜜枇杷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,多用于肺燥咳嗽。

【使用禁忌】

1.胃寒呕吐或风寒咳嗽禁服。

2.因枇杷叶表面生长着一层绒毛,不管新叶还是旧叶,如果不刷去绒毛,口服后会刺激咽喉部而加重咳嗽症状,甚至引起喉咙水肿。使用枇杷叶时须将枇杷叶洗干净,刷去毛,切成丝。


枇杷花

6373282741349965833128831.png

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枇杷花具有“止渴下气、利肺、止吐逆、去上焦热、润五脏”及“治头风、鼻涕清涕”等功效。枇杷花不仅富含硒、锌、镁、钙、铁等矿物质,还含有类黄酮、类胡萝卜素、酚酸类及氨基酸等生物活性成分。现代医学研究结果发现枇杷花有抑菌、止咳、祛痰和抗炎的作用。


枇杷核

6373282741361976689400352.png

 中医认为,枇杷核具有化痰止咳、疏肝行气、利水消肿功效,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,疝气,水肿,瘰疬等。

研究发现,枇杷核含有的扁桃苷成分具有抗炎、抗肿瘤作用;枇杷核提取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肠道正常菌群具有双重调节作用。但枇杷核有小毒,不能随便生食。枇杷核生食,咀嚼时氰甙会被唾液水解,放出剧毒物质氢氰酸。氢氰酸是毒物,易致人中毒。在食用时一定要去核,吃枇杷切勿吃核!用作中药材的枇杷核也是经过特殊炮制去掉大部分毒素后才能入药。


枇杷膏的制作

6373282741337171955857309.png


 在我国传统医药中,枇杷的入药部位是叶。早在清代,便有熬制枇杷膏的记录。《慈禧光绪医方选议》中便记载了枇杷膏的处方及制法。里面选用的原材料也是枇杷叶,而非枇杷果。中成药里所有叫“枇杷”的制剂,使用的原材料,统统都是枇杷叶。只有作为保健食品的枇杷膏才使用枇杷果肉或者枇杷果汁。枇杷果有一定的生津作用,但止咳化痰的药用价值不高。

原料:枇杷叶

制法:取枇杷叶,加水煎煮三次,煎液滤过,滤液合并,然后浓缩成较浓稠的清膏。每100g清膏加炼蜜200g或蔗糖200g,加热使融化,混匀,浓缩至将膏滴在水中不散开,就可以关火冷却了。

功效:清肺润燥,止咳化痰。用于肺热燥咳,痰少咽干。

中医认为,咳嗽有寒热之分。枇杷膏和枇杷一样,性味偏凉,枇杷膏对于咽喉肿痛、痰黄粘稠,有痰咳不出来的热性咳嗽,如风热咳嗽、燥热咳嗽、肺火咳嗽等有效;而喉咙干痒、咳嗽少痰或无痰的情况下,吃多了反而可能使症状加重。建议大家在选择止咳中成药的时候,即便是非处方药也要咨询医生或药师,以免影响疗效。

6373282741472626101371463.jpg

(更多相关问题,请添加杨药师微信,并备注“中药咨询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