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一身都是宝
“桑”在华夏大地上生长了几千年,是我们国家的“原著”物种,自古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作物。可以说桑树改变了人类世界,除了它是桑蚕的食物外,其叶、枝、根、果实也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,可谓是一身都是宝。咱们来细数一下桑树一身的药材:桑叶、桑枝、桑白皮、桑葚。
桑叶
[来源]:桑科植物桑树的干燥叶,又称铁扇子。10-11月份霜降后采收,经霜打的桑叶为佳,称霜桑叶或冬桑叶。
[性味归经]:苦、甘、寒。归肺、肝经。
[功效]:疏散风热,清肺润燥,平肝明目,凉血止血。
[主治病症]: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咳嗽头痛,肺热燥咳,肝阳眩晕,目赤肿痛,视物昏花,血热吐衄。
[配伍]:桑叶配菊花,二药均能疏散风热,平肝明目,合用药力更强,善治风热感冒,温病初起、风热或肝热目赤,肝阳眩晕及肝肾亏虚,目暗不明。“桑菊饮”里面就有桑叶菊花的配伍,如今“夏桑菊颗粒”(夏即夏枯草 )已经成为常见的中成药。
桑叶配黑芝麻,桑叶平肝益阴明目,黑芝麻补精血润肠,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,治疗肝肾亏虚视物昏花效果佳,兼肠燥便秘者尤宜。
[用量用法]:5-9g,润肺止咳宜蜜炙用;外用适量煎水洗。
[食用价值]:桑叶茶饮料,在中国素有“神仙茶”的美誉,在日本被称为“长寿茶”风靡全国。除桑叶茶外,还有桑叶面、桑叶小甜饼、桑叶乔麦面等系列食品。桑叶提取物又可用作糕点的安全色素,真可谓用处多多,令人刮目相看。
桑枝
[来源]: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。
[性味归经]:苦,平,归肝经。
[主治]:祛风通络,利水。
[主治病症]:风湿痹痛,水肿,脚气浮肿。主要用于治疗肩臂,关节酸痛麻木等症。桑枝善走上肢,尤以治肩背酸痛,经络不利为常用,可单位熬膏服或与祛风湿药配伍使用。
[用量]:9-30g
桑白皮
[来源]: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。
[性味归经]:甘,寒,归肺经。
[功效]:泻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[主治病症]:肺热咳嗽痰多,浮肿尿少,小便不利。
[用量用法]:9-15g, 泻肺平喘宜蜜炙用,利水消肿宜生用。
[使用注意]:本品性寒,故寒痰咳喘者忌服。肺虚无火、风寒咳嗽和小便通利者的也不能服用的。
桑葚
[来源]:桑科植物桑的新鲜或干燥成熟果穗。
[性味归经]:甘,寒,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[功效]:滋阴补血,生津润肠。
[主治病症]:阴虚血亏的眩晕、目暗、耳鸣、失眠、须发早白。津伤口渴,消渴,肠燥便秘。桑之极品葚乃“甚”,甚者极也,神农认为,桑葚乃桑中精华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桑椹“单食,止消渴。利五脏关节,通血气,久服不饥,安魂镇神,令人聪明,变白不老。”
[食用价值]:煎汤、熬膏、生吃、浸酒均可。
每一个药听起来都很好,但用时还需辨证,比如桑根,如果胃寒就不能吃。桑根与桑葚相比,桑根是往上走,桑葚是往下走,因为色紫黑多籽味酸甜,补的是肾阴肝阴。而桑叶如肺,治热性咳嗽最常用 。
桑之药膳食疗
1.桑菊薄荷饮
材料:桑叶6g,菊花6g,薄荷 3g,蜂蜜少许。
做法:加适量水,煮沸,代茶频服。
功效:疏风清热,平肝明目。
2.桑枝鸡汤
材料:桑枝60克,老母鸡一只,姜、盐适量。
做法:将桑枝浸泡30分钟,母鸡洗净,斩件。桑枝与鸡共煮,放入姜片。煮至鸡肉烂熟,调味即成。
功效:祛风湿,通经络,补气血。
3.桑葚蜂蜜饮
材料:桑葚、蜂蜜各适量。
做法:将桑葚煎水取汁,小火熬青,加入蜂蜜拌匀饮服,每次10~15克,每日两三次。
功效:滋阴补血。适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须发早白、头目晕眩,女子月经不调、闭经等。
4.桑白南杏煲猪肺
材料:南杏15g、桑白皮15g、猪肺250g、姜、盐适量。
做法:将猪肺洗净,切块,放入沸水中先煮5分钟(俗称飞水),换适量清水,将南杏、桑白皮一并放入锅中煎煮2小时,食盐少许调味即可。
功效:清肺润燥,养阴止咳。
(更多相关问题,请添加杨药师微信,并备注“中药咨询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