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动态

您的位置:首页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

【面瘫断案】炎炎夏日莫贪凉,“面子”工程要做好

发布时间:2020-08-28 09:35:23本文来源: 针灸推拿科阅读量: 7345

病案分析

叶某,女,17岁,学生,2020年7月30日初诊。主诉:右侧口眼歪斜7天。患者自述在7天前因夜间睡眠吹空调,晨起洗漱照镜子时突然发现左右面部不对称,右脸额纹变浅,右眼闭合不全,不能耸鼻子,漱口时右侧嘴角流水,吃饭后右侧齿颊部残留食物。后逐渐感觉右侧脸部麻木,右耳后疼痛。平时身体健康,无基础疾病。当时未予重视,未就医。发病第三天曾就诊于台州市中心医院,完善头颅MR检查,提示正常。后予静滴地塞米松、甲钴胺注射液等对症治疗,目前仍有明显口眼歪斜,为进一步治疗,今来我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就诊。

微信图片_20200831093622.png

就诊时,症见:右侧额纹变浅,右眼上睑闭合不全,右侧鼻唇沟变浅,口角向左侧歪斜,鼓腮、吹哨有漏气,伸舌居中,呲牙不能,右侧耳后乳突后无压痛,右侧面部皮肤浅感觉较左侧减退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浮数。



病案诊断

6373446358528562626915236.jpg

接诊医师闫医师详细问诊并查体后,诊断为:周围性面神经麻痹。中医诊断:面瘫病—风寒阻络证。治疗以针灸为主,同时继续予西药营养神经对症治疗。

闫医师分析:患者目前处于面瘫静止期,此阶段面神经管的炎症、水肿已过高峰期,面肌瘫痪趋于稳定,自主神经进入调节。面瘫静止期主要以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为目的。在静止期采用多针浅刺和局部闪罐法,给予面部一个适中的良性刺激,加速血液循环,增加面部肌肉的新陈代谢,提高面神经的调节功能,使面瘫肌群的功能趋向恢复。同时可配合腹针疗法以益气扶正驱邪。针刺治疗结束后,辅以面部穴位按摩治疗。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功能康复的主动锻炼。治疗每日1次,7天为1 疗程。注意面部保暖,可适当热敷。忌辛辣刺激食物,注意眼部卫生。



病案治疗

2020年8月6日,治疗1疗程后,患者右侧面部已无明显麻木,右侧额纹已恢复同健侧,右眼闭合完全,但右眼轮匝肌力量稍差,能完成耸鼻动作,但提鼻肌力量略差,右侧鼻唇沟已基本恢复,但示齿时口角仍稍有歪斜,嘱继续针灸、营养神经、面肌功能锻炼等治疗。闫医师分析:患者目前已进入面瘫恢复期。此阶段面肌弛缓无力,故治疗时需适当加大刺激量,宜采取患侧面部穴位深刺或透刺的。同时在针刺得气后加用电针,电针能够加大刺激量,广泛刺激面神经分布区的肌群,以激发其功能恢复。针刺治疗结束后加用面部闪罐治疗。同时,嘱患者继续面部功能锻炼。

2020年8月13日,治疗第2疗程结束,患者已无明显口眼歪斜。右侧额纹恢复同健侧,右眼闭合完全,眼轮匝肌力量同健侧,耸鼻、鼓腮、示齿时均无异常。治疗结束。嘱其以后尽量避免空调冷风直吹,注意头面部防寒保暖。


什么是面瘫?

面瘫,俗称“吊线风”、“歪嘴巴”,是针灸科常见病和多发病,一年四季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,针灸治疗能明显改善病变面神经局部的血液循环,增加新陈代谢,促进面神经修复。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悠久的历史,因疗效好、疗程短、副作用小等优势,常作为临床治疗面瘫的首选。由于面瘫病不同时期的病理机制不同,因此在治疗时一定要因人因症进行分期分型和辨证,采用不同的针灸处方和不同的施术方法,做到权衡变通,法随病施。

面瘫专科简介

针对面瘫这一常见病,我院针灸推拿科特别设有“面瘫专科”,本专科以浙江中医药大学方剑乔教授、浙江省中医院医学博士张海峰主任、本院朱希法主任、姜伟强副主任为专家指导团队。团队医师临床经验丰富,其中包含副主任中医师1名,主治中医师2名,硕士研究生2名。专科负责人郑肖副主任中医师,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十余年,并多次于浙江省中医院面瘫专科、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进修学习,对面瘫的系统治疗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。同时我们还有以崔海清护士长为首的专业护理团队为治疗保驾护航。

6373446358580121667356567.jpg

预约咨询电话:0576——88227821

扫码可进群咨询专家

6373446358530127105442653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