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追梦之旅】海外求学记
从没想过,在自认为还“年轻”的时候能有机会离开职场走出国门,迈上美国求学的路。2019年8月8日,一个说“bye-bye”的日子,尽管脑海里出现过无数次离别的场景,但是真正的离别是悄然无声的。2只硕大的行李箱,1只背包,13个小时的行程,带着不舍与憧憬,我踏上了新的征程。
这个梦,是由加州浸会大学(CBU)和台州学院联合举办中美护理学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时开始。第一年我们在台州学院进行语言强化培训和部分课程的理论学习,第二年赴美学习和临床实践。我们同学十人曾在课余时间遐想,留学的生活多姿多彩。这一切的一切,医院在背后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,让我顺利的完成了学业。
图1:学员和CBU护理学院院长及授课老师合影
隔着山海与时差
远途劳累,还夹杂着各种忐忑不安。我们下了飞机,随人流,办理了入境等手续,在出口处见到了前来接机的Dr. Shields和Vicky老师,那一刻,我们终于泪目。
租房、搬运家具、清理房间、安装床铺,忙碌之后的安静,让思念像潮水般席卷而来。此时,异国他乡,我才真正的感受到什么是亲人们隔着山海,而我们的思念也有时差。
当我看到学校校训:Live your purpose,那一瞬间我突然醒悟,怎么能把时间浪费在低落的情绪里,只要去闯去梦,就没有到不了的明天。
起初,面对美国的留学生活,我们有些手忙脚乱。幸运的是,我们遇见了一位亦师亦友亦如母的教授——Lorraine Shields。
异国他乡,我们是一家人。之前的半年,她每月来台州授课,为我们与她之间奠定了感情基础。她总说我们是她的10个闺女,缺一不可。她对我们的爱体现在各个细节:深夜机场里的翘首期盼,暂住点的special水果,四处奔波替我们置办的家具,情人节的巧克力与气球,疫情期间送的鸡蛋和牛奶,我们生日时亲手制作的蛋糕……这一年,我们的心被她彻底的融化了。她十分关心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,也非常尊重我们的想法与选择。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更是没有落下过一次。我们一起游戏、一起追剧、一起做美食、一起探讨过去,现在和未来。
图2:一家人的周末活动
课堂的那些事儿
美国独特的授课方式让我大开眼界。相比传统“填鸭”式教学,教授们更注重培养我们建立自我的思维方式与想法。对于我们的想法,总是给与不断的肯定与鼓励。依然记得,一身绅士装扮的统计学教授,在第一节课时就每个人发了包M&M豆,大家寻思着是见面小礼物,结果是样本素材。此外,课堂上经常会以游戏的方式,结合着很多互动环节,寓教于乐。
图3、4 课堂上的实践互动
高级护理评估也是一门高强度的课程。其主要目的是建立标准化评估流程,以提高护理学生整体临床思考思维能力。除了每周的理论考试与实操外,该门课的考核方式为模拟病人SPE考核,即学院招募“演员”进行培训,成为标准化病人,并在诊室与我们进行一对一的考核。这对我们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口语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图5:模拟诊间,模拟问诊及查体
图6:线上虚拟病人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
图7:SPE考试前的合影
临床实践更是完全打破我的预想,在教堂内为流浪汉们发放衣物、食物,路边为他们发放洗漱以及安全保护用品,以及街头的健康宣教,这些与国内的临床实践,简直天壤之别。我也从中领悟到,促进健康,不一定在我们临床工作中,更应该切实的从一些基础的事情做起。
疫情时期的我们
万万没想到,我们遇上了疫情……
祖国母亲、医院、亲朋好友、同事、台州学院的老师一一给我发来了关怀与嘱咐。当我怀揣着大使馆与医院寄来的物资时,这份关爱,让我觉得特别的踏实。3月12日,美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,但我们依旧没有停止过学习的步伐,每周按时在线上聆听教授授课,查找文献,努力完成每一门课。本着增强体质,战胜病毒的宗旨,课余时间,我们跳操、跑步。与此同时,大家的生活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,中医养生,室内园艺,美食烹饪,剪发,稳稳拿捏。
毕业季
已经记不清是居家自我隔离的第几天了。终于在8月迎来了我们的毕业季。CBU为我们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,虽然全程大家都戴着口罩,保持着社交距离,虽然我们的毕业季旅行也化成泡沫,但那一刻我们的心仿佛被一抹阳光照耀着,温暖又感人。
图8:毕业季的合影
如果要给青春下一个定义:那么我的青春就是要去勇敢追梦,就是要去做一些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,去成为一个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