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,ICU也可以住得起!
“叮铃铃,叮铃铃,急诊紧急会诊”,只听护士铃的一声长鸣划破半夜的寂静,ICU医生第一时间赶到急诊A区,只见一位90岁老人半卧病床,明显的出气多,进气少,费劲得很,唇紫绀。患者诉胸闷,透不过气,双肺一听有啰音,心音低,心电监护:吸氧下氧饱和度也只有80%左右,血压偏低,患者胸部CT已做提示肺部感染,两侧胸腔积液,以右侧为多,血气乳酸大于10。心衰合并呼衰,病重,有监护室指征。
但是家属却不同意,有的说“ICU太贵了,ICU进去了就出不来的”等等,经过努力的劝说,家属终于同意入住ICU先观察三天。
这是病人的CT和血气,很重。家属希望老人不要受太多痛苦,尊重患者家属意愿,尽量减少有创操作。
通过各种细致的微调药物。说服家属予胸腔积液引流,严密观察呼吸氧饱和度,补充热卡,营养心肌,控制活动。
到晨6点,虽然乳酸值还很高,但病人自诉已明显改善。虽然病人还在生死线上挣扎,但看得出正一步一步脱离了危险。
经过48小时的积极治疗,患者乳酸开始恢复正常,呼吸恢复,血压正常,复查胸片恢复,尿量恢复,各项指标漂亮。
第二天复查的胸片
患者心衰指标
入院仅3天,患者胸闷好转,呼吸平稳,氧饱和度维持在96%-100%。今天是约定好的第三天,家属看着老太太对答如流,心里十分感激, “本来以为住进监护室,就是花一大笔钱,人也可能救不回来,现在人好起来了,费用也不多”患者儿子激动地说。
心衰患者应该如何治疗呢?
最新版心衰治疗指南强调应尽量缩短确诊及开始治疗的时间:
(1)在急性心衰的早期阶段,如果患者存在心源性休克或呼吸衰竭,需尽早给予循环支持和/或通气支持;
(2)应迅速识别威胁生命的心衰病因(ACS、高血压急症、心律失常、急性机械并发症、急性肺栓塞等),并给予相关指南推荐的针对性治疗;
(3)根据新的急性心衰临床分类(分类的依据为有无淤血表现和外周组织灌注情况)选择最优化的治疗策略。心衰患者的治疗,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。
一.判断患者容量是否充足,若容量不足,则需补液。但补液过程也是很有讲究的。过多过快的补液会加重心脏的负荷,心脏功能进一步减退。要进行缓慢适当的补充液体,保持出入平衡,对患者来说利大于弊。
二.心衰导致大量胸水产生,而大量胸水导致肺不张,又会增加心脏负荷。放除胸水后,呼吸改善,心脏负荷减轻,心脏功能改善。
三.患者心衰,胃肠血流减少,营养吸收不好,肠内营养达不到补充营养的结果。经过我们大量临床案例的研究,发现高糖加胰岛素的组合,是一种较好的补充能量的手段。
每年我科救治重度低心排患者10余例,帮助不少病友解决了心脏问题,得到病友们的一致好评。
余方宇团队——重症战场的特种兵
他们是我院第一届感动人物,身上都有一种能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,催人奋进!
搏斗死神治危症,团队协作勤探求,精益求精攀高峰,争创特色ICU。
ICU!为危重患者保驾护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