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冬病夏治】 市中医院医师提醒三伏天中医“热敏悬灸”调理正当时
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,它是根据《素问·四气调神论》中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、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中“长夏胜冬”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。冬病夏治是中医学“天人合一”的整体观和“未病先防”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。
何为冬病?
“冬病”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,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,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,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,或重感阴寒之邪,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肩、膝关节冷痛、腰背怕冷、体虚易感、慢性泄泻等
何为夏治?
“夏治”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,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,通过温补阳气,散寒驱邪,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,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,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,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。
“三伏热敏悬灸”是在腧穴敏化理论的指导下的三伏灸疗法,是在传统艾灸基础上的创新和升华,热敏悬灸疗法201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其采用点燃的艾条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、扩热、传热、局部不(微)热远部热、表面不(微)热深部热、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,并施以个体化饱和灸量,从而达到补充阳气,舒筋通络,祛风散寒,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,更适用于慢性反复发作的虚寒性疾病及阳气不足患者。
“三伏灸”一年一季,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,对许多顽固疾病需要更大的穴位刺激量,而三伏热敏悬灸治疗,能充分发挥温阳祛寒、除湿化浊作用,借助自然界温煦之阳气使病体虚弱之阳气得以温补,寒湿之邪得以祛除,痰浊瘀血病理产物得以化解,痹阻之气血得以畅通。

三伏热敏悬灸适应症
腰背虚冷、肩膝关节冷痛、四肢怕冷,体虚易感、女性宫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及不孕症,男性腰膝酸软、性功能障碍,虚寒性腹泻等有较佳疗效;过敏性鼻炎、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肩周炎、膝关节炎、网球肘有较好疗效。
三伏热敏悬灸时间
7月7日 7月12日 7月17日 7月22日 7月27日
8月1日 8月 6日 8月11日 8月16日 8月21日
十次为一疗程,用熊熊艾火,点燃身体的生生阳气。
注意事项:
(1)艾灸后皮肤出现潮红表现,这属正常现象。
(2)艾灸后不要吃辛辣刺激物,清淡饮食,作息规律。
(3)艾灸后远离空调,避免寒湿之邪进入人体,影响治疗疗效。
(4)过饥、过饱、过劳、酒醉等,不宜施灸。
(5)艾灸局部出现小水泡,宜保护水疤,勿使破裂,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。
谢秀俊 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
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理事
中国针灸学会成员
台州市中医院热敏灸专科负责人
台州市中医院“双青”人才
擅长:运用针灸治疗头痛、原发性痛经、月经不调,四肢腰背怕冷,肩膝关节冷痛、功能性消化不良,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关节炎等疾病;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感冒发热疾病有较好疗效。
门诊时间:每周一下午、周二晚上:台州市中医院景福华堂
周一至周五:住院部13楼针灸推拿科